2017年,在義大利 Moza 一役,人類最後還是沒能成功打破全程馬拉松破兩小時完成的目標,但是已經引燃世界對於慢跑運動技術精進的重視,在諸多的競技之中,長程的跑步活動具有驚人的難度,不只是身體素質的調整,在短則半年長則數年的漫長調整,對於心肺以及步伐的微調,從五千公尺、一萬公尺到半馬、全馬的各階段中,跑者不斷喚醒自我對於每一條肌肉的使用,甚至是心理素質的提昇與調整都包含在內,複雜程度絕不止於「跑步」兩個字。這次以兩小時零二十五秒扣關的 Eliud Kipchoge 選手是里約奧運金牌得主,對他的形容甚至包含「進入了 Zen 境界的跑者」,由此感受到從 Breaking 2 企劃裡頭的複雜程度,竭盡技術去確保每個變數,而其中的鞋款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當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把破二當成人生目標,但是在跑步的半小時(或一小時、兩小時、四小時)裡頭,怎麼樣去認識一個你不知道的自己卻是絕妙的體驗;這過程中,一雙好的鞋子的確能夠保護你也可以是帶來不同認識的關鍵器材,跑鞋一直是運動科技的試煉場,隨著 NIKE BREAKING 2 企劃的公開,裡頭包含 Vaporfly Elite、Vaporfly 4%、Zoom Fly 與 Pegasus 34 鞋款成為了勘履鞋迷們的 2017 年共同回憶,在筆者以百公尺17秒的目標實際賽道體驗 PEGASUS 34 之後,本次開箱就以本週率先發售的兩個鞋型 PEGASUS 34 與 ZOOM FLY 做介紹與簡單的比較,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兩雙鞋子有什麼特出之處。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鞋面部分,兩雙鞋有相同與不同之處,ZOOM FLY 與 PEGASUS 34 都是使用 Flymesh 鞋面,單絲紗構成的立體結構讓運動員即使是拉緊鞋帶貼合腳背也仍然保留了像鷹架般撐開的孔隙可以協助空氣流入,兩者的孔隙卻也有形狀的不同,ZOOM FLY 較細長的設計讓鞋面左右能夠擴張的空間更小,造成了更緊緻的包覆感。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中底部分,PEGASUS 34 鞋墊之下具有緩震膠、Zoom Air 與 Cushlon ST 泡綿,使用複合材料帶來不同層次的避震感;相較之下,厚底的 ZOOM FLY 在他最厚達 3.3 cm 的結構裡頭,以 Lunarlon 加上一塊內置的硬板所組成,外型如飯杓狀的硬板使用碳纖維與尼龍所組成,帶來具有方向性的緩震效果。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其他細節裡,也可以感受到 ZOOM FLY 是款更為激進且追求突破的企圖心,像是不對稱的鞋舌(細節還不少)、獨具一格的外底刻痕都顯得相當不同,相較之下,PEGASUS 34 循跡的導向式外底溝槽還有五角形 Waffle 外底都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帶來變化。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NIKE PEGASUS 34 售價:3800
NIKE ZOOM FLY 上市資訊
NIKE ZOOM FLY 建議售價: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