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692

網友 Kuan-Hung Kuo 鞋評 / Nike Air Zoom G.T. Cut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 Nike Air Zoom G.T. Cut 實戰心得』- 符合期待,大師兄回來了
個人認為 Nike 已經很久沒有把心思花在籃球鞋上,明明球星雲集但簽名鞋感覺是買他的代言、配色裝飾而不是他的配置,真的有些新花樣都只在 Jordan 正代上。這也是為什麼一看到GT系列消息以及球鞋介紹時,心中不禁會想「啊,大師兄終於回來了,這才是我認識的Nike啊!」非簽名鞋的實戰鞋,配置看起來又不錯,於是想都沒有就直接入手,沒意外的話,之後的 Run 和 Jump 應該也會收編,期待完整的體驗!
——
身高體重:190cm/93kg
尺寸:US 13 (正常穿12,這雙腳感偏小,台灣沒12.5只好直接上13)
球風:懶惰單打外線 / 時不時慢速切入
場地:室內木質地板
目前服役:Gelburst 24 和 Nova Surge
【包覆舒適】
因為前掌稍寬的關係,穿原尺寸感覺有點太緊,還好當天問店家剛好有US13(運氣不錯),試穿覺得腳感不錯,而實戰兩週下來在任何角度的動作都不會覺得卡住、不適,鞋子的包覆感不錯。特別喜歡塑模鞋舌的材質,繫緊後不會有勒緊的感覺,很舒服!React 鞋墊在穿的時候確實會卡襪子,不過習慣就好了,不影響表現。
【敏捷抓地】
G.T. Cut定位是以切入、快速變向的鞋,但因為 React 鞋墊 + Air Strobel組合之下,讓踩踏整體比較柔軟,相較 Gelburst 比較硬一點的腳感,這雙鞋我認為比較舒服一點。另外,下場兩次抓定力表現都不錯,鞋紋沒有花俏的設計,感覺就是扎實的設計。
【緩震支撐】
React 鞋墊和 Air Strobel 的配置讓這雙鞋的舒適度完全不用懷疑,腳跟還加了一塊 Zoom Air 讓避震完全沒有疑慮。支撐抗鈕方面有側面灰白色TPU的設計,讓鞋子彎折點在正確的位置,後跟內側也有補一塊支撐,整雙鞋試著扭一下也扭不太動,防護支撐應有盡有!
【外觀】
側勾勾簍空單配線條小巧思的設計、鞋跟大方展現GT字眼以及標誌,簡單不過於花俏,這樣的設計最對味!不過看到消息時,本以為會有的黑灰螢光綠的配色,如果後面有出的話可能荷包會守不住:P
【總結】
對比手上Asics Nova Surge 和 Gelburst,我覺得這雙介於兩者之間,是一雙擁有充分舒適,又同時有靈活度的一雙好鞋,個人建議大半號至一號。
Nike 端出了 Zoom G.T. 系列這道菜,心情在興奮之中還是帶點複雜,至少目前看來,這會是一個很不錯的系列,但為什麼老大哥可以做到這個程度,卻在球員簽名鞋上看不到這樣的用心呢?無論如何,有用心的好鞋一定支持,接下來也期待另外兩雙推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69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