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雙鞋在疫情爆發前已經經過大約12小時的實戰,疫情爆發後也有穿著這雙鞋到戶外跑跑跳跳、逛街走路等,累計穿著時間20小時,整理出的一些實戰與穿著心得,跟大家做分享。
個人資訊:180cm / 76kg
打法:6投4切 以3~5號位為主
球鞋測試影片會更詳細的跟大家介紹這雙鞋
歡迎點閱:
以下是這雙鞋的穿著心得:
抓地:抓地效果好,室外和室內都是。鞋底紋路深,所以如果遇到有灰塵或是沙土的場地,抓地力會下降,但是下降不代表就會發生打滑,而是沒有辦法像乾淨一樣,緊抓地面的感覺。
緩震:中底採全掌Zoom strobel 氣墊與cushlon的搭配。氣墊位置就在鞋墊底下,踩起來特別有感覺。每一步下去都有很紮實的回饋,吸震效果好,不會有震腳感。但是老話一句「舒適度的提升相對於反應性的犧牲」,這雙鞋的反應效果沒有很好,因為太軟太舒適了所以當要踩下切入時的第一步會覺得有點洩力,所以喜歡切入變相為進攻的鞋友 這雙鞋不適合!
包覆性:鞋面是多層次的網布堆疊而成。內層是舒適柔軟的網布,外層是有點類似尼龍的材質。
包覆感普通,跟13代比我覺得鞋面舒適比較好,
兩者比較其實是不分軒輊!
支撐性:
腳踝支撐:兩側偏軟,綁緊鞋帶還是覺得有點空空的,算是「假高筒」。跟13代相比,我比較喜歡13代的腳踝支撐,因為至少外層有做加固還有鞋帶孔的固定,但是這雙並沒有,腳後跟的隱藏式TPU也很小塊。
側向支撐:雖然這雙鞋在前掌沒有TPU或是跟上一代的塑料材質支撐,但是在中間部分有一大片的塑料TPU 加上綁帶,整個腳在側向移動時不會跑出鞋子外。綁帶的部分在實戰時不太會脫落,黏太緊又會壓迫,所以正常貼就好。
穩定性:鞋子內有剛剛提到的中間塑料TPU的延伸 ,中底穩定片是足夠的,打球時也不會因為鞋子有太多形變導致腳會很酸的感覺。穩定的部分,我覺得比13代好一點點,都是中上的水準。
最後補充13跟14代的緩震,都是全掌的氣墊,但是14代給我的回饋感更明顯。在之前13代的鞋評我有跟大家說 13代的氣墊是屬於回彈感氣墊,但是這雙14代我覺得有點偏向紮實感氣墊 前一代我是用「彈簧」形容,這雙我會用「軟墊」來形容,這是我覺得兩代最大的差別點。
這部鞋評包括本身的實戰表現外,也會與13代作比較 希望能夠給大家完整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