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來的王者—NIKE HYPERDUNK 2017 LOW
前言: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喬丹32 LOW的底快磨平,偏偏市場上沒有合意的球鞋,鞋店試穿了無數次,越穿心越涼,荷包君拍拍我的肩:「再撐一下吧,下一雙會更好。」荷包君雖不胖但也不至於營養不良,錢總歸要花的值得,我沒有品牌迷思,但目前通路能試套的鞋我都穿了,就是沒有一雙能打動荷包君。
也許是鞋神垂憐吧,上個月經過outlet的ng品區時,一眼瞬間,只要看你一眼,一瞬間,今天的主角映入眼簾。850元啊各位!我馬上搭訕正在試套這雙鞋的高壯國中生:「阿弟你打什麼位置?中鋒啊!那這雙鞋不適合你,去找高筒的快。」
兩分鐘後我心滿意足地拎了新鞋回家,尺寸正好對,試穿都不必。是鞋神垂憐。
Traction(9.5/10)
我的球鞋體驗不多(荷包君不夠胖),2017給我的抓地體驗,有點雷同於師祖2012。壓力掌紋大底極為可靠,室內木板場地至今未有打滑現象發生,但最棒的是,大底同心圓設計在球員做轉身動作時,能提供相當大的助益。因為大底會像章魚吸盤一樣,牢牢吸附地面,這感覺我在2012上也有體驗過(同心圓大底)。
任何事情都是恰如其分好,過於極端必定自取滅亡(選總統也是),2017的抓地力雖不至於銳利,但大底設計能確實幫助球員提升運動表現,是相當出色的設計思路。(在此許願希望有糖果爸爸能斗內給我一雙Kobe9來穿穿,父親節快樂。)
Materials(8.8/10)
鞋面材質就是機能網布,雖然有些鞋評認為是flyweave,但2017的鞋面作法是將機能網布加入尼龍材質上膠後再貼個兩層。所以2017並沒有傳統機能網布的透氣優勢,但相對的在支撐度上獲得了飛躍性的提升。輕質而強韌,不矛盾,2017很好地體現了這句話。
另外很有趣的地方是,鞋面越靠近鞋中底的部位,你可以明顯觀察到鞋面織法越來越粗,並呈360度環繞鞋身,所以鞋頭腳趾處無須擔心被踩受傷,因為強壯的織法能很好地保護腳趾。
Fit(8.8/10)
及格以上,完美未滿。鞋後跟填充飽滿,且從照片你可以觀察到,鞋後跟的設計是些微向腳後跟收攏,因此運動時與腳後跟如影隨形。鞋形適中,原尺寸即可,但現在應該不好買。機能網布的優點就是無需訓鞋,而2017鞋面的雙層混尼龍參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式做法,使得鞋面有高張力能貼合雙腳,雖不如針織技術的服貼度,但已能很好應付休閒場籃球。
Supprot(8.6/10)
及格以上,完美未滿。筒身雖低,五臟俱全,鞋後跟內藏式TPU夠硬又大,很洋派作風,一如鞋中足穩定片也是同樣豪邁,相較之下怪胎一代就是個鳥字可言,之前試穿球友的怪胎上場,打完腳底痠爆(個人有足底筋膜炎病史)。
鞋面部分,內外側耐吉勾勾的材質堅固厚實,能提供些支撐力,另外下面很粗的鞋面編織重點式地增強了鞋面支撐性,相當泛用且聰明的設計思路。
防側翻部分是我本來有所疑慮的地方,我就不貼Gordan Hayward的影片連結了。個人右腳踝慣性扭傷,但經過喬丹32low體驗後,已經克服低筒心魔,只要鞋面強度夠,以及好的outrriger設計,就能大幅避免自翻風險。2017的雞蛋仔outrriger是一個系統性防側翻,以往的outrriger是單一做功,但2017的雞蛋仔在腳部落地時,力量會接二連三傳導到每個雞蛋仔上,引導你的雙腳完美落地,相當特別的穿著體驗。
至於Gordan Hayward和當年的塞爾提克,唉我只能說是機運了。
Cushion(9.2/10)
React是非常傑出的避震材質,我個人歸類於暖男型避震。樸實無華,你看不到透明窗後的那片風景,但你知道在落地時,他會默默地、確實地接住你。腳感不明顯,但越穿越有韻味,時間久了便能體會它的美好,我個人稱之為熟女型腳感。個人有膝蓋傷病史,打完球全無痠軟痛麻,優秀的是這種避震材質還能兼顧場地感,雖然中底稍厚,但在與掌紋大底配合下可說是天作之合。
Overall(8.98/10)
雖然球鞋體驗貧瘠,但Hyperdunk我只服2008、2012,不過這個月相處下來,我必須在心頭上刻下2017。
是鞋神垂憐。讓我在遲了兩年後還有幸能遇見佳人。
(再度許願希望有糖果爸爸能斗內我球鞋,佳人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