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年,在PG推出了個人代言鞋款後,頗受好評的實戰表現及CP值,讓PG系列鞋款的能見度,猶如星火燎原(好像太誇張XD),從NBA場上到街頭鬥牛場,都有相當高的能見度阿,NIKE推出的PG系列哩,1.2代都有著各自的擁護者,而在此時,NIKE將PG1中,頗受好評的鞋頭魔鬼氈設計,移植到PG2的鞋身上,誕生出了PG2.5,希望可以讓鞋子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到底,這改變是相乘還是牴觸呢??直接場上見囉。
一,踝部支撐:5.5
PG 2.5延續PG 2的鞋身及腳踝設計,雙層鞋領設計,在鞋身材質內,另外有層延續自內裡,增加包覆的延伸設計,加大的鞋領口,還有拉環輔助,在穿脫上超友善,你要戴護具,便利性當然也是OK的;整體外觀是中統高,但是嚴格來說是偏低筒設計,穩定性方面腳跟有著內置的杯狀穩定片,再沒有其他的穩定設計,但是以中低筒鞋款來說已經足夠了,就像是墨鏡鞋或是kobe 4等鞋款,是低筒設計,卻不會有人嫌棄他的腳踝支撐,就是那種感受,另外鞋內裡有著增加包覆的”環狀填充”,可以將腳跟很好的固定在鞋內,包覆性好卻不會有不跟腳的情形。
基本上穿著感與PG2如出一轍,加高的腳跟包覆,很有感的扶著你的腳跟,相當舒服,是偏向包覆性及靈活性的腳踝設計,當然,對於中低統鞋款,支撐性不是他的主要訴求。
二,抓地力:8
PG 2.5與PG 2是使用相同的大底,猶如向四周擴散的聲波,加上細又密集的刻痕,在前後移動或是左右橫移,都有很不錯的感受,急停、轉向等等表現,又或是三重威脅等試探步,也都是表現得可圈可點,雖然不到頂尖的程度,但也是前段班的了。
PG2.5以及PG 2在鞋面穩定性及中底的加寬設計,讓鞋鞋面的穩固性相當好,對於抓地力上有著加成的效果,無論是PG 2鞋頭的Dynamic Wings穩定設計,或是PG 2.5的魔鬼氈,都再搭配上鞋面中段橫跨鞋面的鞋帶孔,鞋面穩定真的很優秀,縱使遇到略帶沙的PU場地,也是有著一定程度的抓地力表現,
PS:丁仔著用的PG 2三月瘋配色以及PG 2.5偽李小龍,在大底材質上都是使用XDR耐磨材質,影響鞋子大底耐用性的原因,除了材質之外,鞋子本身的刻痕也占了很大的成分,以這2雙偏細的刻痕來說,耐磨不會是他的強項。
三,緩衝性:7.5
PG 2.5以及PG 2是使用相通的中底配置,前腳掌配置了10mm的zoom air氣墊,在氣墊與雙腳中去除了中底緩衝採,幾乎是前腳掌直接踩踏在氣墊上(好啦,中間還有隔著歐士萊鞋墊),以文字表顯,大概就是大底->氣墊->鞋墊,是雙氣墊踩起來蠻有感的鞋款,雖然後腳跟還是只有使用phylon緩衝材加上沖孔做為緩衝,雖不是強項但也足夠了,也或許是丁仔打球的習慣,落地時並不會完全倚靠腳跟著地,所以在緩衝表現上,比較注重前腳掌的緩衝感受,
四:包覆性:
PG 2.5 :8.5
PG 2:8.5
說到這兩雙鞋款最大的差異,就是鞋頭包覆設計的不同了,兩雙鞋在鞋中段都有著相同橫跨鞋身的鞋帶孔設計,來增加鞋面的穩固,而鞋面中後段的鞋帶孔也是一樣的位置,內裡包覆也是完全相同,在幾場實戰下來,老實說,在兩雙鞋都做好准後上場後,其實差別並不大,而讓人感受最大的不同,則是在便利性以及鞋內空間上。
PG 2.5 鞋面在鞋頭的彎曲處,使用上較為柔軟的材質來避免卡腳,而上面使用了兩條沒有伸縮性的綁帶來連結魔鬼氈,在要上場增加包覆時直接拉緊,調整上的便利性相當好,也在長度上,避免了PG 1部分配色魔鬼氈過長的情形。
而另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則是配合魔鬼氈,而減少了鞋帶孔,將鞋帶孔後移了,所以鞋頭完全是依靠魔鬼氈來做穩定,並沒有鞋帶在其中,所以策略性的縮小了鞋內空間,避免雙腳滑動,穿起來前腳掌很明顯的比PG 2包覆感較重,雖然有比較明顯的包覆感,但丁仔自己前腳掌並不特別寬,所以還是選擇與PG 2相同的尺寸,建議比較注意前腳掌感受的朋友,要謹慎試穿喔。
而有朋友擔心過鞋頭的魔鬼氈,會不會產生卡腳的問題,PG 2.5的魔鬼氈位置設計的相當好,完全不用擔心阿,放手衝一個吧。
PG 2.5以及 PG 2在鞋頭都有加入柔軟的鞋面材質來增加彎曲的舒適性及靈活性,主要的差異還是在魔鬼氈,鞋帶孔及鞋內空間這3個點。
而在鞋中段,PG 2.5以及 PG 2都是使用相同的設計,在加寬的鞋帶孔上,可以根據每個人的需求,來決定是否要
繫到外圍加強包覆的鞋帶孔,若不需要,也可以直接繫在一般常見的鞋帶孔位置即可,看你的需求囉。
五,舒適性:8
PG 2.5有著與PG 2相同的靈魂,仔細來說,比較像是個性稍有不同的雙胞胎,在大部分都有著相同的校調卻有著小小的差異,但整體來說,兩雙鞋款穩定性,緩衝反應上,又或是重量及透氣性,都有著相當平衡的表現。
老話一句,好鞋一雙。
PS:我有漏說CP值也還不錯嗎?